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
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水平一般与恶性肿瘤的发生、发展、消退、复发等具有良好的相关性,因此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,可以获得有关恶性肿瘤的诊断、疗效及预后等方面的信息。以肺癌为例对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进行讲述。
筛查高危人群,发现无症状患者:一般胸部CT检查可发现直径0.5cm以上的肿瘤,而肿瘤生长到2~3mm时即可用免疫学诊断方法测出。因此,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患者的重要线索,可作为肿瘤的辅助诊断工具。
根据国内外的研究,癌胚抗原(CEA)的敏感性只有33%~47%,但特异性高达89%~92%;细胞角蛋白19片段(CRYFRA21-1)的敏感性47%~57%,特异性为91%;鳞癌相关抗原(SCC)敏感性为29%~49%,特异性为90%~96%。因此,即使肺癌的肿瘤标志物正常,也并不意味着没有患癌,但如果数值增高则通常要重视,即使经检查没有发现肿瘤也要定期复查。肿瘤标志物也存在局限性,例如在部分良性疾病患者中肿瘤标志物也可以增高。
帮助区分肿瘤类型:在临床已获得足够证据证明,患者患有某脏器肿瘤后,肿瘤标志物往往能提供有用的信息,帮助区分肿瘤类型。肺癌主要有3种病理类型,腺癌多见,约占50%,鳞癌约占20%~30%,小细胞癌约占10%~15%,其他还有一些肺部肿瘤是神经内分泌大细胞癌之类。
定量检测有助临床分期: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水平与肿瘤的大小和分化程度有关,因此,定量检测肿瘤标志物有助于临床分期。
监测复发,判断预后:肿瘤标志物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肿瘤是否复发,治疗后如果肿瘤指标再度增高多提示复发。
检测治疗是否有效: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明确手术、放疗或药物治疗是否有效。通常在成功的治疗(如肿瘤完全切除)和有效化疗后,肿瘤标志物即明显下降,若下降至一定水平则可认为治疗成功;如果术后肿瘤标志物未如预期下降,则说明手术未能成功切除肿瘤。
联合检测更准确:一种肿瘤可产生多种肿瘤标志物,不同的肿瘤可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。由于大部分肿瘤标志物敏感性或特异性偏低,不能满足临床需要,因而提倡同时测定多个肿瘤标志物,以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。经科学分析、严格筛选,合理选择3~5项敏感性高、特异性强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,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,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。
有助个体化治疗:识别患者个体差异的依据主要是某些特定的分子标志物(靶标),实现这些靶标的准确检测和评估是肿瘤个体化医疗的基础。在肺癌临床工作中,对于早期肺癌(Ⅰ期和Ⅱ期)是否要给予术后化疗争议一直很大,随着技术的发展,可能根据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来挑选需要化疗的高复发风险患者。